八极拳的抻筋拔骨步法,可强筋强肾健体!
在众多传统武术中,八极拳素以刚猛暴烈、贴身近打的实战风格著称,有“文有太极安天下,武有八极定乾坤”之美誉。但很多人不知道,八极拳不仅是一门克敌制胜的技击术,更是一套高效的内壮养生功法。
今天,我们就来揭秘八极拳核心训练中的瑰宝——以“抻筋拔骨”为核心的步法训练,看看它是如何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强筋、强肾、健体的。
一、何为“抻筋拔骨”?它不是简单的拉韧带
很多人将“抻筋拔骨”理解为瑜伽或舞蹈中的柔韧性训练,这是一个误区。在八极拳乃至中国内家拳体系中,它有着更深刻的内涵:
· “筋”:不仅指肌腱、韧带,更包括连接骨骼、肌肉,贯穿全身的深层筋膜组织,是发力和支撑的关键。
· “骨”:指骨骼结构,更强调骨架的间架支撑和关节的松开。
· “抻”与“拔”:是一个对挣、放长的过程。如同拉橡皮筋,不是松垮地拉伸,而是两头用力,将筋骨在拧转、沉坠中节节贯穿地“撑开”。
简单来说,八极拳的“抻筋拔骨”是在特定的步法和身法下,通过意念引导和内劲支撑,将全身的筋膜拉长、舒展,使关节缝打开,气血灌注其中,从而实现从内到外的强化。
二、八极步法:在动态中实现“抻筋拔骨”
八极拳的功力,大半在脚下。其步法沉稳又迅捷,核心在于 “跺、碾、闯、蹬、趟、踩” 。正是在这些步法的动态运行中,实现了完美的“抻筋拔骨”效果。
1. 基本功: 搓踢 & 闯步
· 动作要领:一腿支撑,另一腿脚尖上翘,脚跟贴着地面向前猛地“搓”出、踢出。同时,上身保持中正,双手配合发力。
· 抻拔效果:
· 搓踢:后腿微弯,力从脚跟贯串至脊柱,充分拉伸了整条膀胱经(人体最长的阳经,主排毒)和腿部后侧的大筋。
· 前腿:在绷脚、搓踢的过程中,脾经、肝经和肾经得到刺激。这个动作极大地抻拉了大腿内侧韧带和筋络,而这正是中医认为的“肝经”和“肾经”循行的重要区域。
2. 核心步法: 马步 & 弓步的动态转换
八极拳讲究“行步如趟泥,落脚如生根”。在行进中完成马步、弓步的转换,是训练的关键。
· 动作要领:每一步踏出,都要求脚趾抓地,膝盖内扣,腰胯下坐,形成“拧裹”之力。想象你的双腿像拧毛巾一样,在沉稳的步伐中不断拧转、下沉。
· 抻拔效果:
· 脚趾抓地:刺激足底的涌泉穴(肾经的井穴),直接调动肾气。
· 膝扣胯坐:这个动作能极好地打开髋关节,拉伸腹股沟区域,并强壮腰骶部。髋部是人体最大、最深的关节,此处筋骨的舒展,能直接释放盆腔压力,滋养肾系统。
· 腰背挺拔:在步法转换中,要求“含胸拔背,塌腰坐胯”,这使得脊柱被节节对准、拉直,如同“拔河”一样将脊骨之间的筋膜拉开,强健督脉(阳脉之海),阳气自然生发。
三、为何能“强筋、强肾、健体”?
从现代科学和中医理论结合来看,八极拳步法的养生机理非常清晰:
· 强筋:通过独特的步法训练,极大地增强了肌腱、韧带的强度和弹性。筋长一寸,寿延十年。强壮的筋骨是身体稳固、发力迅猛的根基,也能有效预防日常生活中的运动损伤。
· 强肾:
· 直接刺激:步伐中的踩、蹬、抓地,直接按摩足底涌泉穴,牵拉肾经循行路线。
· 滋养本源:腰为肾之府。八极步法要求时刻“塌腰”,使腰部肌肉和深层筋膜得到锻炼,如同给肾脏做了一个深度“按摩”,能改善腰部血液循环,增强肾功能。
· 激活阳气:挺拔的脊柱和舒展的督脉,能激发人体阳气,而肾为先天之本,主一身之阳气。阳气足,则精力充沛,抵抗力强。
· 健体:
· 提升整体协调性:复杂的步法配合身法,训练了神经与肌肉的高度协调。
· 促进气血循环:“筋柔则骨正,骨正则气血通”。筋骨的舒展能扫除气血运行的障碍,使内气充盈,通达四肢百骸。
· 强化核心肌群:沉稳的步法需要强大的腰腹核心力量来维持,核心强则体态正,百病不生。
结语:迈向健康,从一步一桩开始
八极拳的“抻筋拔骨”步法,将枯燥的筋骨训练融入到充满技击内涵的动态步伐中,让你每走一步,都是在为身体筑基、为健康加分。它不仅仅是一种锻炼,更是一种对身体的深度认知和滋养。
无论你是武术爱好者,还是寻求强健体魄的养生人士,都不妨尝试了解和学习八极拳的步法精髓。或许,从今天起,你稳健有力的每一步,都将走向一个更加“筋强、肾足、体健”的美好未来!
温馨提示:八极拳训练体系严谨,建议在专业老师指导下进行,避免因姿势不当而受伤。初学者应从最基础的桩功、步法开始,循序渐进,方能体会其中妙处。
快去练起来吧!
功夫,永远不会辜负真正流下的汗水。
> 练武不练功,到老一场空;练功不得法,早晚身体垮。
转发给同好,共勉精进!
简单的事情重复做,你就是专家;重复的事情用心做,你就是赢家!欢迎点赞 收藏 评论区留言
发表评论